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

[專題] 雜感 之三

   
大學時期修了「老人與長期照護學程」看到未來台灣老年族群大增,OT人力卻很少,讓我決定以後進入老人領域,希望協助未來的高齡社會成功老化。

經過好幾十年長時間使用,老人的身體已經開始退化,機能恢復的速度已不如小孩或年輕人,需選擇適當的環境與活動參與,從事活動的重點也與年輕人不一樣,年輕時願意追求自我實現、找尋刺激的事物,老年人則逐漸開始回顧過去生命事件、走向安定,「注意健康」漸漸開始成為重要的事情之一。

在目標為Early detection and disability prevention裡,如何判斷是否為健康高危險群是一個重要的課題,又和一般正常的老化有什麼差別?「衰弱」大概就是提供一個這樣的概念,整體而言的身體機能都有退化,當通過了一個臨界值,我們就說是「衰弱症」,存在危險的平衡,差一點點可能就引發問題。在研究中,我覺得很難去實證,因為老年的相關研究特質使然,通常都要做長期的追蹤,才有辦法看得出是否有效果。又被我們列入為高危險群的族群,要如何操弄才能說明我們對其所做的介入的確有所幫助,畢竟,每個人到最後都免不了病與死,只是快與慢罷了。

老年時期,老化快慢,開始變得重要。我曾經看過一位80歲以上的奶奶,看起來好像才60幾歲,整整比實際年齡少20歲,也曾經看過有才60出頭的老人老態龍鍾,我想,隨著年齡增長,年輕時的揮霍或對健康的用心在此時高下立見,我不禁想著未來的我,能夠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二十歲嗎?

也因此,不要生病、更積極的追求健康,是我希望能夠傳達給大家的想法,如果從年輕時期就注意與健康相關資訊,則我們的「人生存摺」就可以多存下一大筆了!健康相關專業在老人領域中,也應該如此,除了避免生病以外,應從運動、飲食、心靈等面相進行宣導,訴求一個良好的生活型態,這是我們OT可著力之處。再來對應「老人健康介入架構圖」,除了個案本身,我認為我們OT能夠提供最實質具體的幫助就是「環境」,因為藉由環境與輔具的改造調整,立即的效果,讓老人能夠在較安全的環境裡,輕鬆的生活!我認為這是在社區工作最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!

老人醫學或職能治療,都需要長時間的投入,目前雖然尚未發展健全,卻是勢在必行,希望能夠替未來的長輩們,提供一己之力,共同營造優良的生活品質!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